宋书三:从0到亿的个人品牌,是怎样炼成的?

ITBEAR科技资讯 时间:2021-12-02 发表评论

你好,书友,同频共富。

首先声明,我还没有亲自赚过大钱。具体来说,是还没有完整经历过,作为第一决策人带团队变现一个亿(及以上)的过程。

但我近距离见过大钱,也算有些见识。

以团队核心或初创人员身份,参与过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大项目。比如客单价6-7位数的产品,数百亿投资额的产业项目等。

所以,知道钱怎么花更有价值,怎么赚得更长久。以及,每个阶段,大概该做什么事。

今年也拜访了一些亿级项目的操盘手,带着问题,当面请教。再结合自己的个人品牌实战经验,分享一些认知。

首先,明确一个大前提:

今年,咱们国家把“共同富裕”定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基调之后,暴利割韭菜的项目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
以后要用心做事,踏实赚钱,愈加成为共识。

再明确从0到亿的两大方向:上市梦型、小而美型。以目前的认知来看,我坚定选择后者,不做融资上市的美梦。

小而美路径如下:

先依托个人品牌撬动第一桶金,在保证现金流安全、利润可观的前提下,滚雪球放大,升级为一家年营收过亿的小而美的公司。

小而美的企业,把规模做小,把客户做大,把风险做低,把利润做高,也就是从超级个体到超级平台的逻辑。

小而美不是白日梦,我有好几位朋友已经在不同行业拿到了这个结果。当然,对创业者而言,想做大做强,融资上市,还是主流方向。

主流并非绝对正确。接下来,是个人非主流的浅见,个人品牌从0到亿的3个阶段:

从0到50万:使劲拼

从50万到300万:微创新

从300万到1个亿:做矩阵

商业模式从0到50万,使劲拼

这个阶段,别想太多。虽然必然会遇到很多新挑战,但只要不犯方向性的大错误,行动起来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,使劲拼就好啦。

①你是自己的经营者和投资人

当你想打造“个人品牌”,基本可以判断你开始有了“经营者”和“投资人”意识,开始经营“自己”这个最值得投资的终身“品牌”。

投资有风险,经营很麻烦。

当你开始打造个人品牌,就要全权承担这些“风险”和“麻烦”。也千万不要有“我有个人品牌,我高大上”的错觉,不然会有很大的心理落差。

打造个人品牌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,绝非听个9.9的课,就能年入百万。

不管怎样,恭喜你,已经开始打造个人品牌,开启人生进阶之旅。

②这个阶段,要拜对明师、学对知识

谨记:你的年收入,是你最亲近的5个人的平均数。所以,想年入50万,至少要拜一位年入数百万的老师,挤进几个年入百万的圈子。

想年入50万,就少听月薪三五千的人的建议。

以及,要明确自己的价值,即那位老师为什么愿意收你为徒,那些圈子为什么愿意接纳你。

这个阶段,多读些好书,报些好课,对于建立自己的认知框架和思维模型,至关重要。

我认识的,能持续赚钱的老板,没有一个不是坚持学习的。没有一个不是......

关于这个观点,我写过一篇《知识付费,如何10倍赚回学费》的文章,讲得较为详细,此处不再赘述。

③个人品牌定位,一学就会,一用就废

关于定位的重要性,可以这样说:定位决定了你是在金矿下捡金子,还是在卫生间刷马桶。

一般而言,定位最好是三个要素的交集:能赚钱、你擅长、你喜欢。其中,能赚钱最重要,你喜欢要排到最后(家里有矿,除外)。

如果实在没法实现三者交集,那就先做能赚钱的,赚到第一桶金。再用积累的本金,作为杠杆,去拿到自己想要的更多结果。

宁愿曲线救国,也不要一直撞南墙。

太多人的血泪经验:在没有足够实力之前,情怀往往是自欺欺人,不应成为创业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。

对了,要特别提醒,千万不要因为别人感人泪下的逆袭故事和给你画的大饼,就脑子一热,一头扎进红海市场。

刷刷朋友圈,看着别人的那些故事和大饼,确实可以让人一整年都精神亢奋。但年底一算,负债翻番,为时已晚。

尊重常识,踏实努力,更稳妥一些。

那么,如何规避(解决)“定位不赚钱”“定位不敢换”这些问题呢?

我们发起了一个“双IP计划”:

垂直深耕主业领域,打造主IP,保障基本生存;

横向布局管道收入,打造副IP,实现财务自由。

理论上,这个计划,可以帮一个普通人打造一个年赚50W的微信小号,甚至可以不影响主业。当然,只是理论上。具体能拿到什么结果,要看每个人的行动力。

以后会找时间,专门讲讲这个“双IP”。

④不要瞎创新,选对榜样,对标照抄就好

白手起家创业,从0到50万的这个阶段,尽量不要瞎创新,不要试图证明自己的创意有多牛。

你的问题,大概率已经有人遇到过,并有人真的已经解决了。找到他们,想方设法学习,可以帮自己少走很多弯路,少花很多冤枉钱。

财富,是认知的变现。在没有赚到前两三桶金之前,没法验证自己认知的财富价值。由着性子瞎创新,风险很大。

好,那么,怎么抄?

找到自己所在领域的10位变现榜样,拆解他们的引流、成交、交付、裂变体系。优中选优,每个版块,都选择适合自己的,照抄就好。

抄对了,至少能得70-80分;由着自己的性子发挥,做错了,很有可能不及格。

甚至一着不慎,满盘皆输。要谨慎。

⑤流量治百病,要用心经营

物以稀为贵。稀缺的东西,往往就金贵。比如现在是供过于求、流量为王的时代,那流量就金贵。

创业心不爽,就去搞流量;

业绩不增长,就去搞流量;

人生得意时,还要搞流量。

当业务体系稳定时,有流量,就有现金流,能保障活下去;也能产生利润,活得滋润。

如果业务体系需优化,那就去做流量的生意,可以自用,也可以“卖”给别人,合作共赢。

在这个阶段,根据年入50万这个目标去倒推,每天需要完成多少新增流量、激活及筛选留量。

原理论上,每新添加1位微信好友,1年可以为我们多创造50元的利润。每天主动添加+被动引流28人,1年就可以有1W微信好友,就可以实现年入50万的目标。

当然,这只是在理论层面成立,具体能拿到什么样的结果,要看每个人的执行力。

对了,尽快积累、筛选自己的1000铁杆粉丝,终身受益。

市面上遍地都是的成交课,讲来讲去基本都是那些策略,想提升30%的成交率,甚至都要伤筋动骨。

但如果把流量放大30倍,成交率不变,那收入就增加了30倍,这才是无限空间。

30%和3000%,看看这个差距,有这个时间去提高成交率,还是去做流量吧。我们正在开发流量课,也会把价格打到免费,敬请期待。

⑥被动成交,效率真高

我时常强调一个观点:客户不是上帝,甲方不是爸爸。

相反,因为我们在自己领域,大概率是比客户更专业的那群人,所以要“筛选客户”,把不合格甚至不优秀的客户淘汰掉。

连补考机会都不给他们。

比如在我的私域,10万以下的客单价,基本不需要线下见面,而且大都是客户主动来找我付费。

我不需要一对一私聊成交,因为已经把微信朋友圈、视频号、公众号、社群等这一整套的被动成交系统打造好,就等着收钱就好了。

等着别人来交钱,还能挑选客户,这套“被动成交系统”,以后有机会也分享下。

⑦超预期交付,该省就要省

既要努力超预期交付,又要省钱,这似乎是个悖论,但还是要努力做到,因为这是后期可以把规模放大的前提。

如何做呢?在0-50万这个阶段,除了学习的钱不能省,其它地方可以抠一点,方法也有很多:

梳理并优化sop流程,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,努力让单位时间价值最大化;

收钱招人(对,收别人钱,招人帮自己工作,前提是为别人提供数倍的价值)、分工协作;

前期要善用工具,充分调研、沟通,让客户带着问题来,带着解决方案走。

......

前期努力探索如何降低成本,等到后期做大,才不至于陷入“规模越大,赚得越少”的魔咒。

⑧谨慎裂变,口碑优先

在没有产生基于用户口碑的自动裂变之前,不要发动基于利益的官方裂变活动,不然会承载不住新流量,导致项目崩掉。

这种“惨案”,近两年,我已亲眼见证多起。

如何做出口碑?

将心比心,超预期交付。

无它。

⑨没有完美的商业模式,只有在实战中不断优化的商业模式

说实话,0-50万这个阶段,甚至都不需要着重考虑商业模式的事。

就把赚谁的钱、卖什么、怎么卖想明白,极致落地就好。想太多,反倒累赘多。轻装上路,更好一些。

办公室里的电脑,码不出完美的商业模式。在实战路上打怪,自然会收获到各种锦囊,帮你优化出更实用的商业模式。

不要纠结,也没有那么多卡点,大胆行动吧!

⑩使劲拼一年,赚第一桶金

还记得第①条吗,你已经是“自己”这个最伟大的“品牌”的经营者和投资人了。

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既然选择了远方,管它风风雨雨,始终拼尽全力。

前提是:端正心态,选对老师,学对了知识,定位、引流、成交、交付、裂变体系也没有方向性的问题。

那么,埋头苦干一整年,年入50万真不难。有疑惑可以在留言区提出,我挑选一部分进行解答。

努力了,最差的结果是大器晚成。

不努力,只能看着别人在舞台中央闪闪亮,自己却遗憾感慨道,“如果当初......”

从50W到300W,微创新

有幸实现了年入50万的小小小目标后,下一步就努力迈入“年入百万”行列,进入“万里挑四”的小圈子。

同时,据我小范围观察,个人品牌(5人以下小团队)变现的天花板,大概是300万。

个人认为,从50万到300万,不需要进行伤筋动骨的大调整,只需要在商业模式的各个板块进行微创新即可。

创新理论的鼻祖熊彼特先生也曾说过,“只有创新,才能获得利润”。从50W到300W,我们想获得更多利润,就要进行一系列的创新。

以我为例,为了实现上述目标,我做了下面这些事。

①定位升级:个人品牌方面,从为少数人讲商业好书,到陪更多人践行能实现财务自由的各类好书;企业则围绕共同富裕,有更长久的布局。

共读好书,共同富裕。

②盈利模式升级:不再靠知识付费产品赚钱,而用来交个朋友、把钱分给合伙人/会员们,以及筛选志同道合的伙伴,一起参与后端项目。

以书会友,财务自由。

③现金流结构升级:大量布局管道收入,基本放弃一份时间只能挣一份钱的“提桶收入”,拥有上百份一份时间换无数份钱的“管道收入”。

普及管道收入,助力共同富裕。

④业务系统升级:回归实业,以农业项目的品牌策划、操盘、投资、补贴合作等为主。虚的知识付费和实的农业产业,虚实结合,威力无穷。

民以食为天。病从口入,吃出健康。可以说,大健康的根源在大农业。

农业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工程,俞敏洪老师已入局,也值得您关注。

⑤关键资源能力升级:基于项目和企业发展的整体目标,开始有序对接更多优质资源。此处不便明说。

降维打击,心情舒适。

⑥企业价值升级:紧紧跟随国家大势,创办共同富余商业服务公司,整合优质商业资源,为共同富裕做一点小事。

比如一起发起管道收入星球这个社群。

不割韭菜不炫富,以帮助学员10倍赚回学费为最低目标。普及管道收入,助力共同富裕。

以上⑥部分“升级”,是基于商业模式各版块的微创新,框架来自我认为最适合中国企业的“魏朱商业模式”。这套商业模式框架,是清北两位教授的力作。

尊重商业规律和常识,简单优化,微创新,业绩翻6倍,或许不需要那么长时间。

从300万到1个亿:做矩阵

个人品牌,突破年入300万这个天花板后,一般而言有两条路:

要么想老婆孩子热炕头,年入几百万就很舒服;

要么就要考虑,如何继续做大规模,比如实现1个亿的小目标?

如果选择后一条路,那么,做矩阵是个好思路。当然,放大30倍,可绝不这么简单。

从法务、财务角度全盘掌控,在保证风险相对可控的前提下,打造企业自动化运营系统,把年入300万的经验,复制、黏贴30份。

当然,对于不同业态,这个复制30份的节奏,肯定是有明显差异的。比如开1家实体店年入300万后,迅速复制30家,很有可能就崩盘了。

但是,一个知识付费项目年入300万后,把流量扩大30倍,多打造几个相关但不同类的IP,都有可能迅速年入破亿。

这个阶段,就不再是“0-50W”阶段的埋头苦干状态了,而是要把自己时间尽可能空出来,用来做优质决策;

也不再是“50W-300W”阶段的微创新,要大胆一些了。不过,那个阶段对商业模式的梳理,是很有必要的参考。

我服务过一些世界500强、上市公司等。一般而言,年营收能过亿的企业,需要一套严谨的系统,在这不展开详细讲解了。

今天只从完善产品、品牌、公司矩阵三方面,简单聊一下,从300W到1个亿,我的一点看法。

①完善产品矩阵:把自己能卖的,全试着卖一遍。或者涨价,做更高利润的产品,服务更高水平的客户,都是很好的方法。

多卖,或者卖更高价,都是可取的。

②完善品牌矩阵:打造多个个人品牌(IP),或者产品品牌。用心服务好用户,把一波流量,多变现几十遍。

这个阶段,也有可能需要弱化自己的IP,赋能他人,把更多人推出来。也要看自己最新的盈利模式,是想赚B端还是C端的钱。

③完善公司矩阵:这类就是金融、投资、股权的玩法了,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。但其实,在第二个阶段末期,就应该提前学习这些知识了。

不过,这个阶段可能会再做“上市美梦”,既要做到不忘初心,也要灵活调整。谁都没法给出一定准确的建议。

商业的魅力在于,有无限的想象空间,而又有规律可循。身边那些从0到亿的朋友,大抵都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。

总体来说,一个亘古不变的规律是:踩对时代红利,跟随国家大势,要比个人努力更重要,重要无数倍。

以上,是我关于从0到亿的个人品牌的最新思考,不一定对,但应该有用。

最后,期待和同频之人,共读好书,共同富裕。


 
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
 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使用协议 网站留言RSS订阅违规举报 友情链接